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便秘系列之二:造成便秘的疾病與藥物

之前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了便秘是一種症狀,但是卻是有許多可能的病因會造成此一症狀,初步的區分為原發型便秘與次發型便秘。今天我們就是要來談談次發型便秘。
所謂的次發型便秘是由於已知的疾病診斷造成的便秘症狀。這包含幾個大的項目。首先我們先來談論內分泌因素。
一、 甲狀腺功能低下:表現的症狀主要是無力、怕冷、疲倦、皮膚毛髮指甲容易斷裂、情緒低落等等,後其症狀甚至有體溫低下、言語遲緩等症狀。有趣的是許多時候這一些症狀與憂鬱症有相似性,也因此有一些病患會被當成雙極情緒症候治療而投與鋰鹽類藥物,此藥物會進一步抑制甲狀腺素分泌而造成嚴重的分泌不足。甲狀腺在我們腸胃道主要是促進蠕動與消化的功能。所以功能低下時會有便秘的情況發生。
二、 糖尿病:糖尿病可以被當成是一種代謝症候群也可以是一種內分泌失調。因為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體內,其胰島素的分泌濃度可以是偏高或是正常的,但是因為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耐受性增加,所以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便會增加,而葡萄糖濃度增加進一步造成周邊末稍血管神經病變。而第一型糖尿病就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所造成的血糖上升。一般而言,糖尿病有三多症狀,即吃的多、喝的多與尿的多。而另一方面,糖尿病也會造成常見的三大器官病變,就是視網膜、腎臟與周邊神經病變。,其中,與便秘直接相關的是周邊神經病變造成腸道內自律神經傳導異常而引發的便秘。其實,神經病變不但會導致便秘,也會因pudendal neuropathy而導致骨盆腔肌肉協調問題而有大小便失禁的問題。

神經性因素
一、 中風:主要是因為中風病患不良於行動,再加上中樞神經對於便意感受的反應可能受損,因而造成便秘。
二、 巴金森氏症:罹患巴金森氏症的病患會因為使用L-Dopa藥物治療而導致便秘,此外疾病本身也會因降低腸道蠕動而造成便秘。
三、 神經性飲食排便習慣不良:比方說習慣性利用節食減肥的病患、或是有過度抑制排便感覺的人、甚至是絕食症狀症候(厭食症)的人都容易有中度到嚴重程度的便秘情形。
四、 脊椎損傷:脊椎損傷,特別是受傷部位在頸椎部位的病患,因為交感副交感神經反射接受到影響,所以直腸感受也因而消失,因此反射與自主排便運動都消失,因而造成排便問題。
五、 全腸道神經傳導不良:這是一種少見疾病,因為腸道控制的神經元發展不良而導致腸道蠕動不良,便秘是其臨床表徵之一。
六、 先天性腸道神經元缺損(Hirschsprung's disease):多見於新生兒或是兒童,是腸道內神經元缺損所造常,主要因為沒有神經元來負責腸道蠕動,一般是從最靠近肛門的直腸受影響,也有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也受影響的病例。

解剖學因素
一、 腸道腫瘤或癌症:大腸或是直腸的腫瘤,當然會造成腸道阻塞而引起便秘,通常這樣子的便秘是忽然發生或是短時間內發生的,這不是因為腸腫瘤忽然間長大阻塞住腸道,而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直到腫瘤夠大,才會開始有症狀。當然這裡得要提到所謂的“警戒症狀”,包含解血便、短期內發生的便秘症狀、腸道習慣改變(如排便次數改變、原本便秘變為腹瀉等等)、年紀大於五十歲(另有一說是四十歲)、體重短期間下降達五公斤、貧血、大便混合血跡、家族癌症病史、慢性腸道發炎病史、等等。一旦出現這一些相關現象,就應該要接受完整的腸道檢查; 如全大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合併下消化道攝影等等。
二、 缺血性腸炎或放射線導致之腸道纖維化:一般常見於接受過下腹腔放射線治療的病患,例如子宮頸癌、攝護腺癌的病患。另一方面,如發生過缺血性腸炎的人也可能因為緩解後腸道纖維化而產生腸道阻塞的現象。隨著放射醫學的進步,近年來發生因腸道過度暴露於放射線下導致的併發症已經大為減少。
三、 慢性發炎性腸炎:如CUC(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Chron`s disease):慢性潰瘍性腸炎(CUC)或是克隆氏症都是一種慢性的腸道發炎。雖然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區分,臨床上有時候還是很難做出分別。不過不管是哪一種疾病,都有可能會因為慢性發炎的因素而導致腸道結構的改變而發生阻塞的現象。特別是克隆氏症,有較高發生小腸阻塞的機會。基本上,治療仍是以抗發炎為主,但是此類病患得要小心的是有較高機會發生腸癌。因此固定每年全大腸檢查是必須的。
四、 骨盆腔直腸肛門手術:例如子宮切除手術的婦女,罹患便秘的比例較未曾接受相關手術的人為少。此外接受過直腸手術的病患,也可能因為直腸手術後腸道管徑改變、或是肛門手術後擴約肌改變而發生便秘的情形。
五、 腹腔手術:開腹手術,特別是腸道相關的手術,都有可能因而造成腹腔內器官沾黏,特別是小腸或是乙狀結腸的沾黏,都會使的腸道蠕動受影響而發生便秘的情形。這也是腹腔鏡手術因為有較少的創傷面積,比較不易引起沾黏而逐漸受到歡迎。

藥物副作用
一、 鴉片類止痛藥:鴉片類藥物造成腸道蠕動變慢是因為藥物本身會結合腸道的鴉片類藥物受體,減低向前蠕動、減低胃排空速度、甚至降低直腸對於糞便累積的感受。
二、 抗憂鬱劑:主要是此類藥物有抗乙基膽鹼藥物的副作用,會導致腸道內乙基膽鹼受體被此類藥物佔據進而影響正常的功能。會使的腸道蠕動變慢、減少腸道分泌等等。引發便秘的表現。
三、 抗乙基膽鹼類藥物:臨床上使用的藥物可在各個方面,包含腸胃道的胃炎、憩室炎、潰瘍性腸炎。泌尿系統的膀胱炎、攝護腺炎。呼吸系統的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巴金森氏症與心竇速率過慢等等。如同前面的解釋,作用在腸道上的乙基膽鹼受體而造成便秘。

總之,診斷便秘病患最先的步驟就是詳細的病史詢問,這就是為何關於便秘系列第二篇要討論相關疾病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